多彩社团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旗飘扬 >> 多彩社团 >> 正文
学术性社团的功能与设立标准调研报告
时间:2010-11-05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 作者:张丹

(院团委网络部 技术员 魏帅动 讯)

按照《关于开展学会改革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函学字2004第76号)的要求,学会改革专题调研第一专题“学术性社团的功能与设立标准”的调研内容为:(1)学术性社团的基本功能,包括性质、宗旨、任务、作用等;(2)学术性社团与其他社团尤其是行业协会的区别;(3)学术性社团的设立标准;(4)对学术性社团登记管理的政策建议。专题组主办单位为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成员由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的领导及有关同志组成。专题组在学会改革专题调研调查问卷A卷和B卷中设置了相关问题,分析了两类调查对象的应答结果;走访了中国照明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团体,与这些学会的领导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开展了有关专著、文献的调研。根据各项调研结果,形成以下报告。

一、学术性社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性社团的基本功能及历史发展

从历史上看,无论世界各国还是我国,学术性社团的产生和兴起都遵循着同一个规律,就是就职于不同性质、不同名称工作单位的同一学科、专业或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出于相互切磋学术问题、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需要而自愿结社。正是基于这种与学术有关的共同意愿和结社宗旨,所以这种类型的社会团体就被冠名为学术性社团。从这里,可以归纳出学术性社团本来意义(或初始意义)上的两个功能,第一个是面向社会的,即繁荣学术,推动学科发展、原始性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第二个是面向会员的,即满足会员提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希望自己的学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可的需要。两者联系紧密,浑为一体,不可分割。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术性社团在坚持上述围绕学术而形成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其功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和发展,仍然可以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在学术性社团与社会之间,前者不仅繁荣了科学文化,一些与应用研究学科、技术开发专业以至生产行业相对应的学术团体还致力于将学术交流延伸到产业技术和生产领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多的学术性社团尝试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或向公众普及本学科、专业和行业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各国的学术性社团还日益频繁地相互交往,使学术交流扩展到了国际层面,科学共同体具有了全球意义。在团体内部,由于会员日益增多,会员的学术水平拉开了距离,一些从事科技业务工作不久的年轻会员对接受培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产生了需求,团体的学习、教育功能被提上了日程;一些在个人权益方面受到侵害的会员则向团体寻求利益保护,使社团的维权功能逐渐凸现;还有一些会员则在结交朋友、寻找就业机会方面对团体有所冀求,将学术性社团面向会员更广泛的服务功能摆上了桌面。综合起来,当代学术性社团的功能包括了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原始性创新、造就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组织、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推进产业科技进步、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民间外交等十大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与团体的学术性质紧密相关,无不以经常、大量、活跃的学术活动作为牢固的基础和后盾,在全社会众多的社会团体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虽历经数百年的历史而仍然富于勃勃生机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二)我国学术性社团的作用和贡献

我国近代自然科学社会团体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期。在旧中国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科学家们怀着“科学救国”理想,自主地创办了一批学术性社团。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术性社团的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增长,覆盖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的各种学科、专业,或围绕工农业生产的产业科技而建立,还有少量团体以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为宗旨。通过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科技咨询、中介服务,以及面向会员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表彰奖励等大量工作和活动,学术性社团在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会员需要两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具有团体特色的贡献。